減輕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這些兩會教育建議與您相關!
民進中央:建議對教師參與完成的點贊、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查
為了真正將教師減負落到實處,民進中央今年兩會帶來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教師負擔的提案》。提案建議:
一是健全教師負擔管理機制。細化教師減負清單內容,增強執行的可操作性,明確教師的工作職責范圍,明確禁止進校園活動的范圍,明確學校拒絕非教學事務干擾的權利和保障制度。民進中央建議,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對要求教師關注的公眾號、網絡平臺,以及需要教師參與完成的點贊、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查,整合網絡管理資源,減少教師參與頻次、避免重復參與,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監督。提升監管層級,由省級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督機構,設立投訴專線、增設投訴網絡平臺模塊,定期對市縣黨政機關、學校落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政策文件的相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二是優化課后服務師資供給機制。支持學校結合工作實際需要調整教師工作時間,根據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差異實行靈活的彈性坐班制;將藝術興趣活動等課后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由教育行政部門擇優委托校外專業機構實施,學校負責總體設計和監督評價,減少教師課后服務的時間成本和教學壓力。
全國政協委員 劉林: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過重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劉林在調研中發現,大中型城市中小學編制不足、人手緊張的問題仍有存在,一些中小學出現了人不夠用以及年輕教師任務多、壓力大等問題。
對上述現象,劉林建議:一是根據現階段中小學教育發展實際和未來需要,重新核定中小學編制國家標準,地方根據核定后的標準,統籌本地事業單位編制指標,并運用員額制、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滿足中小學用人需求,解決大中型城市中小學人手不足問題;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強化中小學教師工作量與崗位任務統籌協調機制,不僅要把住社會事務進校園的“入口關”,而且教育系統內部也要對布置給中小學的任務、事項再協調再優化,防止疊加效應,布置新任務要站在中小學教師的角度換位思考,成為真正的“娘家人”;三是加強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培訓,提高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知識素養,以科技賦能教育,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全國人大代表 邵志豪:建議要給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大附中校長邵志豪認為,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職前要強化教師教育,不斷改革教師教育的課程體系,把教師的職業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師教育;職后學校和政府要給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提供支持、幫助和引領,包括加強培訓、開展對教師評價的綜合改革等。
全國人大代表 唐景麗:優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滄州市第十六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唐景麗調研發現,目前國培、省培等培訓多采用短期脫產培訓,培訓時間多安排在工作日,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此外,培訓內容和教師需求匹配度不夠高,在培訓成果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方面有待提升。
唐景麗建議,一是采用本地師范院校優秀大四學生頂崗替換的方式解決工學矛盾。二是專門研究教師專業發展規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群體特征系統構建培訓內容體系,使培訓內容系統化、規律化。三是增加實踐培訓,使教師在獲得理論認知的同時獲得鏈接教育現場的體驗。訓后可增加跟蹤指導,制定評估標準,請第三方評估培訓效果。四是學校在參訓教師返回工作崗位后,要結合培訓內容和學校教育教學現狀,組織有針對性的校本教研,形成同伴互助效應,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民進中央:將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和預處置能力列入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應加快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學生心理健康管理機制。每所學校都應建立學生心理問題監測方案和干預預案,確保心理問題識別水平和教育干預質量,形成普通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快速干預處置聯動機制,并把其作為學校常規工作。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教育心理學培訓,將學生心理問題發現和識別能力作為班主任上崗培訓重要內容。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家長溝通機制,通過日常聯系幫助家長建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識,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苗頭時應及時進行家校溝通。在學生心理問題超出學校及家庭能力范圍時,通過轉介機制盡快轉至專業心理健康機構進行診療、幫助康復。
另外,要加強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導和支持。指導中小學認真落實“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把心理健康教育由軟指標變成硬約束,對心理高危學生及時干預。制定科學合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標準,加快研發適合中小學生的心理課程及輔助資料。將心理健康干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作為教師培訓的必修內容。將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和預處置能力列入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鼓勵師范院校開展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養工作。
第三,是優化中小學生精神衛生資源統籌和診療機制。由教育行政部門及衛生健康部門聯合研究建立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學校到專業心理健康機構的轉診以及治療恢復等一系列標準程序,指導相關工作。加強心理門診建設,縣級醫院實現青少年心理健康??迫采w。加大青少年精神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力度,增加精神科醫生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培訓力度。嚴厲打擊心理咨詢機構虛假宣傳、欺騙營銷、濫用量表和精神類藥物、高收費亂象,堅決取締不合格機構。
全國政協委員 張志勇:清理七種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加快修復教育生態 為了加快構建良好教育生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議在全國開展“清理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全面修復教育生態”專項治理行動,著重聚焦清理以下七種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 一是宣傳、炒作、重獎高考升學率行為。二是“唯成績”“唯升學”的教育政績觀。三是違規爭搶中小學生源行為。四是各種教育搶跑、提前結束課程備考行為。五是不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的行為。六是在寒暑假、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行為。七是嚴重剝奪學生正常睡眠的行為。 在此,向全社會發出呼吁: 一是將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作為“雙減”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態的突破口,國家集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二是國家出臺《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專項治理行為具體表現清單》,各地、各部門、中小學對照專項治理行為具體表現清單,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切實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的成效,作為考核地方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工作業績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對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嚴重、清理整頓不力的地方、部門和學校主要負責人予以嚴肅問責。 四是專項治理行動結束后,相關治理任務納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督導的常規內容,并作為一段時期內督導檢查的重點內容。 全國人大代表 李燕:建議停止向未成年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建議國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將禁止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同樣納入《未成年人保護法》,并嚴厲打擊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企業和平臺;加大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游戲運營商和平臺服務商的監察處罰力度,一旦查到,堅決予以退出。 另外,當前一些網站平臺的功能設計不夠合理、保護機制不夠健全。建議建立未成年人保護監管系統,強制成年人用戶采用人臉識別登錄網絡游戲,禁止游戲類產品在網絡平臺上投放任何形式的宣傳廣告,強制執行手機、電腦、學習機等終端設備預裝家長監控網絡管理的軟件。 同時,明確禁止售賣對未成年人上網限制的破解軟件,由中央網信辦和公安機關牽頭,開展清理行動。建立未成年人網絡游戲舉報管理平臺和出售破解未成年人上網限制軟件的投訴平臺,網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共同強化監督并加大處罰力度;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沖動消費全額退還制度由8歲以下拓寬至18歲以下,從源頭堵住網絡游戲的付費成癮機制。